土木工程网,因为专业,所有专注,土木工程综合第一门户网站,土木之家!

最近更新|SVIP|会员中心|新闻公告|社区

资料
资料
文章
搜索

设计 办公楼 教学楼 住宅楼 综合商场 宾馆酒店 宿舍旅馆 工业厂房 施工组织 路桥工程 土木文库 别墅图纸 施工组织大全 站内公告

知识 施工技术 技术交底 设计知识 造价知识 安全文明 监理知识 市政工程 玩转工地 安装教程 在校学生 BIM知识 建筑图纸 结构图纸

资料 教程 工程测量 概预算 施工工艺 BIM教程 PKPM教程 土木网课 哈工大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北工大 考试教育

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水利论文 现场管理 国标GB 行业标准 城建交通 地方标准 建设标协 建筑图集 规范合集 精选软件 建筑书籍

当前位置:首页 > 土木论文 > 结构论文  >  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

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20-03-01 15:18:04来源:土木工程网责任编辑:土木龙


导读:
拥有土木工程网,皆有可能。欢迎访问tmgcw.com
在结构设计中,有两大因素比较重要。一个是外在因素“力”,另一个是内在因素刚度。这两者在设计中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对于力而言,尽管牵涉到力学方面的平衡、协调构建变形、构件内力,但是这些方面都是
拥有土木工程网,皆有可能。欢迎访问tmgcw.com

拥有土木工程网,皆有可能。欢迎访问tmgcw.com

 摘要:在结构设计中,有两大因素比较重要。一个是外在因素“力”,另一个是内在因素刚度。这两者在设计中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对于力而言,尽管牵涉到力学方面的平衡、协调构建变形、构件内力,但是这些方面都是通过刚度来进行具体体现的。文章通过对结构设计中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整体结构及构建中的刚度理论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刚度理论;结构设计;抗震

在进行结构的布置和分析当中,设计师一般会对“力”更加重视。正因如此,有时候会忽视了结构、构件的变形能力等。通常说来,其变形协调和内力,一般都由改善连接构件间的相对刚度来完成。要想使得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承受风力或者地震的影响,就必须重视刚度在设计中的作用。

1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刚度理论

通常情形下,对于建筑物而言。判断其好还是不好的标准,往往就要看它结构方面刚度与构件的相对刚度控制合不合理。在结构设计当中,对于结构布置和构建截面进行调整,为的就是要使结构的刚度达到相关要求。只是在设计当中,这方面的意识有多强,是以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规范来体现的。比如,在高层建筑中,其结构设计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刚度概念。

1.1侧方向变化的结构

在高层建筑当中,如果是侧方向的连续均匀变化,其整体曲线是比较光滑的。这种情形下,不管在哪一个楼层,都没有位移突变的存在,这也使其不会有薄弱的地方。对于这种结构而言,其刚度非常理想,就算是高层建筑遭遇地震。也不会发生倒塌现象,对人们的生命才财产安全也就不会有严重威胁了。但是,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的话,在有发生突变现象的高层建筑中,在刚度发生突变的地方,就会形成较为薄弱的地方。在这个区域,盈利比较集中,塑性可能会产生很强的变形。这种情形下,一旦遭遇地震等强烈的震动,就可能受到破坏,甚至是倒塌,引起重大损失。如果高层建筑中具备转换层,要求是低位转换层,不应为高位转换层。并且,在转换层的上下层中,其抗侧刚度应当具备良好的连续性,而非突变性。所以按照相关的规范规定,其底部的一至二层大空间的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剪切刚度应当与1相接近,如果属于非抗震设计时,那就应当小于等于3,而抗震设计时就应当小于等于2。对于后半转换结构的转换层来说,上下层变形曲线也会发生突变现象。所以,厚板转换层结构通常不会被采用。

1.2结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均衡

对于这种均衡来说,它能够对结构的扭转效应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这种结构在两个方向或多个方向动力的特征比较相似,发生扭转效应在表面看来并不是很明显。一旦遇上地震,或者是强风,结构的主轴平动仍然具有优势,变形也较为简单,这对结构的安全性能来说是非常好的。所以,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抗震结构的要求方面,其平面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较小,两方向的抗侧力构件一定要均匀、分散、对称分布,这才能保证高层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1.3平面刚度无穷大的结构

对于刚性高层抗震结构来说,可以使竖向构件承受的水平力按照抗侧力刚度分配,这从计算数学模型中能够得到证实。通过这样的理论来对结构进行设计,最终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使得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分析构建的内力也会较为精准。否则,楼盖可能因为没有具备无限刚性而留下隐患。例如在高层建筑当中,楼层的凹凸或者打开洞口既深且长,就算是使用相应的变形程序来对它进行计算,也极有可能无法精确地知道书香构建的内力是多少。这种情形使得结构工程师希望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师能够根据他的意愿,使楼面变为刚性。即使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也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刚性。

1.4防震缝的设计

尽管某些建筑平面的使用功能已经非常良好,但是还会存在薄弱的地方。在这些薄弱的地方,其平面刚度会发生突变现象。就算使用比较精准的电算程序来计算,或者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进行弥补,都没办法使薄弱地方的构件抗震作用加强,也没法使其抗变形能力增强。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置防震缝,以便能够从这个薄弱位置着手,把建筑物分成比较独立的单元结构。某些框架结构处于高烈度区域,可以在其量变设置抗装墙,这能够使防震缝的破坏程度减小到最低程度,并且能够很好地应对平面刚度的突变。

2整体结构及构建中的刚度理论

2.1柱构件中的刚度概念

在框架结构当中,柱构件布置时,柱子界面的高度和宽度之比有着不同的取值,也就是说,其界面的尺寸不同,在两个柱子方向的摆向将会产生较大的刚度差异。同时,两个方向的梁,其界面的尺寸大小,也会对侧向刚度的强弱产生一定影响。在设计结构的时候,需要将这个特性应用到设计当中,借此实现两项刚度达到均衡。比方说,在某个建筑结构当中,其平面的尺寸是AB几乎相等,则h和b也几乎相等,柱子就需要按照这个理论来进行布置。如果建筑平面是属于长方形,而两项侧向刚度又有一定的差别。想要使得B向刚度符合要求,就应当要按照h和b的较大比值来进行设计安排。同时,h和B是平行的,不能够相反。不然的话,整体刚度的差距就会拉大,对于防风和抗震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见图1)。这种情况在筒中筒结构和框架-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框架通体结构中,其侧向刚度是各榀框架-剪力墙来组成的。所以,外框架柱的h向要同其计算方向想平行才能够满足要求。

2.2剪力墙构件里的刚度概念

在竖向构建的刚度方面,柱要远低于剪力墙。所以,布置结构的时候,剪力墙的数量、位置、形状和截面尺寸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结构刚度。在这个过程中,刚度得到了相当充分地体现。从刚度方面来看,将力强应当具备一定的数量才算合理。这种合理性通常指的是剪力墙的数量不能够过少,如果跟设计要求不符合,就可能导致建筑物不能够防风和防震,这是设计的大忌。同时,剪力墙的数量也不能够过多,否则可能导致结构的刚度过大,会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这也会使工程成本提升。因此,剪力墙的数量要合理。

2.3构建相互作用中的刚度概念体现

(1)楼板和梁相连,梁的刚度决定板边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中,梁截面的形状由举行变为L或T形。这使其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在对其进行计算的时候,就是依靠这个原理来分辨边、中跨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对于梁的抗扭刚度来说,板的边界条件受到抗扭刚度大小的严重影响。如此一来,如果抗扭刚度较大,半跨中的弯矩和挠度就会很小,反之就会很大。

(2)楼盖和纵向抗震墙的刚度。在多层或高层剪力墙结构、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当中,抗震强的发挥受到了楼盖刚度的影响。抗震墙承受着一定的水平剪力,这依靠楼盖的传递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楼盖的刚度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在宏观意义上来对此进行衡量,对抗震墙的间距应当有所控制。这个间距不能够过大,否则的话,可能因为受力不均匀是抗震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建筑物比较长,又是长方形的。监狱楼面的混凝土收缩、温度等方面的应力作用,对楼层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这个时候,一旦在纵长方向的抗震墙对楼盖影响过强,就可能导致裂缝的出现。

3结束语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当中,必须要使其结构复合安全的要求,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是成本控制的要求。想要实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围绕“力”这个因素来进行。不过,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力”不是是影响结构的外在条件。还需要结合刚度理论知识,在设计当中处处考虑刚度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用较为灵活的手段应对,这对结构设计才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肖航,杨巧龙,任守志,等.大型套接式展收机构接头设计分析及刚度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7,10(1):1-10.

[2]刘岩.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J].住宅与房地产,2016,(9):75+78.

[3]邱丽芳,印思琪,谢仲添,等.基于串联式Triple-LET的LEMs滑块机构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6):381-386.

[4]刘纯荟.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J].电大理工,2006,(1):40-41.

[5]张元坤,李盛勇.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J].建筑结构,2003,(2):6-11.

[6]徐传亮.刚度理论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7.

 

拥有土木工程网,皆有可能。欢迎访问tmgcw.com

最近更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代做毕业设计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公众号| 手机版 | sitemap

Copyright 2008-2023 TMGCW.com 【土木工程网】 版权所有 黔ICP备13000263号-8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30号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网友投稿或转载自其他网站,本站不进行任何扫描/翻录/篡改署名,所有资料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交流,正式使用请购买正版,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